念不同,上学的积极性也就不同了,哪怕在特科识字班最多,条件也最好的京城,孩子们去上课的比例都不能赶上买地,就更不说京畿别的州县了——要知道,皇城可就在京城,这里是保皇派,也就是特科派的大本营,当然是开展特科政策条件最好的地方了,只要一走出京城,要开始依赖县衙办事了,那些特科吏目,要办起事来比京城可要难得多了!连京城都是如此,别处也就是可想而知了。

不过,班开起来了,总是会有人去上的,而且,特科班有一个好处,那就是它背靠着厂卫和皇帝,而厂卫、皇帝有钱啊——这几年来,买地和京城的奢物贸易,是直接和皇帝内库结算的,只有新安的关税递解给户部。这就等于给内库增加了一个极大的进项,而因为买活军包运了辽饷,内库就不用持续补贴官库了,又是节流,又是开源的,这几年,皇帝的内库只怕是一百多年来最丰裕的时刻了。

买活军为内库带来的,远不止是丰厚的进项,还有极强的主动性——在此之前,别看内库挂了个内库的名头,但其实有一多半的开销,还是要被户部挪用走的,皇帝和官吏们在内库上的博弈,自来便是激烈。一方占据了大义,恨不得把内库给搬空了,‘君无私产’,另一方却是看透了‘君无私产’背后的门道——这要自己不留点钱,还怎么差遣人办事?这君无私产,钱都去户部了,真当是去了该去的地方吗?还不是被你们各层官吏给搬回家里了?三年清知府,十万雪花银!

但是,哪怕心底是门清,面对各种索

要,皇帝也不能都挺着不给,多少都要给一点的,花出去十两银子,能有一两办到事情上,便算是不错的了。可自从买活军崛起之后,内库这里,便感到腰板直起来了——不是因为有钱了的问题,而是哪怕面对户部官吏的索要,内库这里都不是没有话回——办事真有你们说得这么难吗?真要花这么多钱的话,还不如歇了算了,外包给买活军来做如何?

就比如说河政,和辽饷一样,也是个无底洞一般的大头开支,往昔每年都是要内库拨钱的,否则便是荒废,而内库的钱从哪里来?便是从被大臣们骂得狗血淋头的矿税、皇庄里来,稍加思索,其实很快就能发现这里的猫腻——皇家等于是吃力不讨好,出面盘剥百姓,得的利还要分给朝廷去做河工,然后又在其中被

章节目录